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

捐班候補,事在人為 ----談陞官圖捐錢買官


陞官圖中央有一捐班候補格,玩家可捐籌至公注,獲補相應之官缺。

捐官一事,按《清史稿志八十七‧捐納》所載,「其始固以蒐羅異途人才,補科目所不及」,但「中葉而後,名器不尊,登進乃濫,仕途因之殽雜矣」。因為並非每個人都願意走正途(即科舉),於是想以捐納一法,網羅異途人才。原本捐官跟特科一樣,並非年年納捐,只是朝廷需要用錢時(例如發動戰爭、河道整修、賑濟災民等),才開的特例,後來才變成常例。

遊戲中,各玩家可捐的官包括:

1.      地方官,可捐補縣、州、府、道。
2.      京官,可補戶刑工三部的主事、員外、郎中。

要捐多少,就按玩家希望捐補職之品位,及現職之品位相差,每級五籌。如果玩家本身沒有官位,或者未入流,則當成是正十品(本身並無此品,只方便計算用)計算捐款。另,京官捐外官可少補一級,即正七京官可以二十五籌捐「候補道」(正四品)。

為甚麼不能補更高品位的官?這似乎跟行政安排有關,《清史稿志八十七‧捐納》內亦只寫了「捐途文職小京官至郎中,未入流至道員」,望將來有時間能查證。

不過話說回來,遊戲裡容許捐班候補,而在《遊戲官場──陞官圖與中國官制文化》一書中,就提倡禁止捐官,理由是「體現公平,增加趣味」,我倒認為,捐官本身有其存在意義,也很符合賭博的原則:追加成本,追求更高的回報。

首先我建議一件事:當你的骰子沒有任何組合時(例如一二四五,或一一四五,因一賍見四抵銷),可以重擲。這樣不管你在任何位置,都會發生事情。遊戲進行得也會較快。當然,可能出現不能走的組合,例如在筆帖式擲柔,無法行走。甚至在舉人位擲賍,要停一次。假如不幸這樣停個三四回合,其他人可能已經中狀元榜眼入翰林,或做了一州之長,自己還是白身,或者升升降降,仍是從九芝麻官,假若不捐官,恐怕遊戲完結時,光比品級考就輸幾十籌了。(品級考:遊戲只剩下一人未退休時完結,各玩家按自己現有品級與他家比較,每比對方高一級收五籌,封典爵位比正一品再高,按王公候伯子男順序。)

如果覺得自己仕途順利,可不捐官;但是在宦海浮沉,升降非人力能控制,捐官在遊戲裡就成為玩家能控制的唯一策略:甚麼時間捐官?趁所有人未起步,先捐高官,儘快爬上高位;抑或留待仕途清晰後,再行捐官改變命運?又或者留作最後手段,先看命運如何擺佈?這一切決定,都操之在玩家。

當然,捐官亦有風險,跟舉人進士一樣,擲了賍是要罰停的。這跟歷史一樣:捐了官,不一定能立即補到,要等到有缺才能補正。也可能因為表現一般,要「學習試用」,這比罰停要好一些。即使補正,也不代表往後一帆風順,玩家只是把起跑線拉前,或把差距拉近,最後還得靠玩家的運氣。

1 則留言:

  1. 專業解說員出現了!!(嚇 XD)

    個人認為沒捐官的話還不如飛行棋,會變得不好玩~~~
    捐官和罰俸留任會令整個遊戲多了控制和選擇,運氣之餘也有一點點技巧,所以才好玩呀。 XDDD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