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
決定日本誰屬的大戰:關原決戰
之前跟友人合資買了一副二人圖板遊戲:關原之戰(Sekigahara: Unification of Japan)。在公元1600年,日本發生了決定天下誰屬的大戰,東軍總大將德川家康與西軍總指揮石田三成,在關原進行了決戰,結果德川獲勝,並在戰後就任幕府將軍之職,掌握了大權。
遊戲則著眼於整個戰役,由東北、關東至京都大阪一帶,玩家作為東西軍的總指揮,可以作出與歷史不同的決定,但是小心!一支軍隊是否作戰,取決於玩家的手牌,若果沒有合適的手牌,軍隊則不會出力,從而輸了決定性的戰役。
軍隊並不會像上圖那樣,而是像玩陸軍棋般,只讓玩家自己看到,遊戲開始時有一半的棋是規定了的,另一半則是從袋中抽取,所以對手軍力如何,時間拖得越久就越只能「靠估」。
手牌的供應也很緊張:一開始只有五張,而每回合開始時(第一回合除外)要先棄掉一半手牌,才拿到五至六張牌,但是每回合要用一張牌決定先後手外,若每回合要買更多的行動,或在行軍時選擇強行軍(Forced March),就要消費手牌。而打仗也得靠手牌配合,因此手牌管理是重中之重,即使軍隊戰力多強,不能出戰就是等著被對手宰割。
整個遊戲的目的除了是消滅對方的總大將(西軍:石田三成、豐臣秀頼 東軍:德川家康)外,七個回合之後若果無人能達成以上條件,則將所佔城池和據點轉換成分數,得分多者勝。若分數打和,則判西軍勝利。
很少玩二人遊戲的我,這副關原之戰實在令我著迷。遊戲的歷史味很重(很對我這個日本歷史迷的胃口),每次開局都不一樣(兵力的數量相同,但戰力分佈和手牌則會每局不同),還有每回合都要強制棄一半手牌,使得玩家得考慮戰略的彈性,慎重考慮如何組織有效的軍隊;而當機會降臨時,就要衡量戰爭的得失,然後決定如何行軍。於是每一次玩它,都會有不同的得著。
最重要的,是有對手願意跟你玩。感謝曾花時間跟我玩的朋友,你們都是好對手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